当前位置:首页 >文化沃野
 
我与地坛,我与母亲
来源:设计咨询公司 仝元元 发布时间:2025-07-16
  

  “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,这是她唯一的儿子。在那段日子里(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),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,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:‘你为我想想’。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。那时她的儿子,还太年轻,还来不及为母亲想,他被命运击昏了头,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,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。”在史铁生细腻且深情的笔触下,《我与地坛》宛若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,将母亲的形象勾勒得立体而动人。她如同一座沉默而坚毅的山,在命运的风暴中,以隐忍的姿态,为儿子撑起一片宁静的天空。
  截瘫后的那段至暗时光里,史铁生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深渊,被命运的重锤击打得一蹶不振。而母亲,则成了他在黑暗中唯一能感知到的一束光。她将所有的痛苦与担忧都深埋在心底,却从未奢求儿子能够理解自己,每次面对儿子的暴躁与绝望,只选择默默承受,用自己瘦弱却坚强的身躯,为儿子挡住外界的风雨。史铁生在园子里独自徘徊,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与思索中时,母亲总会在不远处默默守候。她生怕儿子会做出什么傻事,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身后,不敢打扰,却又无法放下那颗悬着的心。每次看到儿子安然无恙,她才会悄悄转身离开,那孤独而瘦小的背影,让人看了心疼不已。她的爱,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,没有热烈奔放的表达,有的只是那无声的陪伴与守护,如同潺潺的溪流,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儿子那颗破碎的心。
 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母亲,她同样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护着我,用爱温暖着我。在生活的洪流中,我是一名不知疲倦的行者,被繁忙的工作与对未来的期许裹挟着,一路匆匆前行,却未曾留意,在身后那温暖的港湾里家人的爱一直如影随形。沉浸在爱里的人往往是不自知的。
  春节后,繁重的工作与5月的考试,如同两座无形的大山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根本无暇他顾,回家的路途于我遥远而陌生。清明节,老公和孩子回了老家,而我只能在家备考。父母永远是报喜不报忧的,电话那头总是那句“好好好”,让我有种岁月静好一切如常的错觉。模拟考试那6小时的手机静音,像一道无形的屏障,将我与外界的纷扰隔绝,却也差点让我与母亲的危急时刻擦肩而过。当我在试卷上奋笔疾书,为未知的未来全力拼搏之时,母亲却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。一向高压120的母亲,血压突然飙升至205,被救护车紧急送医。这一切,我全然不知。直到模拟考试结束,看到姐姐那一连串未接来电,慌乱与恐惧如潮水般将我淹没。那一刻,所有的坚持与努力都变得那么渺小,我痛恨自己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,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亲情。我失声痛哭,哭自己的忙碌疏忽,哭自己错过了与母亲相伴的时光,哭自己远在200公里以外无法攥住妈妈的手。
  200公里的车程,在那一天变得如此漫长,我归心似箭,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,那些被忙碌掩盖的回忆汹涌来袭。妈妈的爱是我每次返程被塞满特产的车,不算宽敞的后备箱里挤着炖熟的牛肉,蒸好的豆包,择好的韭菜,晾晒的野菜,副驾驶座上堆着用报纸包着的土鸡蛋;妈妈的爱是被子上颤抖的针脚,老花镜滑到鼻尖,线头总在指腹打结。我说网上厚被子薄被子都有卖的,她却执拗地扯断线头重新穿针,说买的指定不如妈妈做的舒服;妈妈的爱是电话那头那句一切都好。真是万幸,我的妈妈在鬼门关走过一圈,又好好地回到了我身边。感谢一切际遇,妈妈,感谢有你!
  在生活的奔波中,我们总是习惯追逐远方的目标,却忽略身边最真实的温暖。母亲的这场意外,如同一记警钟在我耳边长鸣,让我从忙碌的迷梦中惊醒。父母的爱就像那陈酿的美酒,越久越香,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,用心去品味,用爱去回报,不要等到失去了,才懂得珍惜。
  小时候,回家是刚进院门,大喊一声“妈”,清脆的声音里满是依赖与喜悦;后来有了孩子,回家变成了刚进院门,大喊一声“姥姥”,稚嫩的呼唤声是对母亲爱的延续。年近四十,幸福于我而言,就是回家后伴随着一声妈、一声姥姥的呼唤后,院门吱呀打开,一个胖胖的满脸笑意的母亲走出来迎我们。我和我的孩子,都期待着再次回到那熟悉的院子,期待着那一声“妈”和“姥姥”带来的温暖回应。

 
 
  
 
 
   
版权所有:中基发展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
网站备案:京ICP备09039025号
地  址:北京市顺义区机场东路2号中国冶金地质4号楼
官方微信